邀請嘉賓:池建教授,曾任北京體育大學黨委副書記、校長,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教科衛體委員會委員。
20世紀八九十年代,我國的口述歷史在理論與實踐上開始與國際接軌;2003年中國社科院推出《口述歷史》叢刊,標志著中國的口述歷史研究有了平臺;2005年,《與歷史對話:口述史學的理論與實踐》問世,目前,已出版的口述歷史理論與方法著作約20余種。以下內容為池教授演講摘錄,一起來關注——
在中華口述歷史研究會的支持下,于2019年7月20日在天津成立全國體育口述歷史研究會。天津體育學院、山東體育學院在國內率先設置體育口述史學二級學科,招收碩士研究生。該學科分為民族民間體育口述歷史、奧林匹克運動口述歷史兩個研究方向。該學科的設置,將充分發揮專業體育學院的專業優勢,搶救性記錄體育歷史資料,有效促進體育史學科建設與發展。
追溯歷史:口述歷史旨在以口述訪談的方式采集、整理與保存當事人(親歷者、見證者、受訪者、口述者等)的歷史記憶,呈現當事人親歷的歷史真實??谑鰵v史的對象必須是健在的歷史當事人,新中國成立以前重大事件的歷史當事人多已故去或即將逝去,越來越難以滿足口述訪談的基本條件。
以史為鑒:用口述史的方法記錄新中國體育的發展歷史事件與人物,總結新中國70年以來的中國體育產業走過的道路,為未來發展提供參照系。
展示精神:用口述史的方法記錄新中國體育產業發展過程中的歷史事件與人物,籍此揭示當代中國體育人不屈不撓、砥礪前行的創業過程,充實現代體育精神。
中國體育產業口述歷史的階段劃分
萌芽期:
以梅花為代表的體育產業僅以制造業的一個分支形式存在。并未形成獨立的產業鏈,僅有少數企業涉足體育服飾的制造。以計劃管理為主,商業性不強。
粗放式發展期:
以代加工、貼牌形式存在,形成了長三角、珠三角為代表的制造中心。以代加工、貼牌為主:在體育制造業逐漸形成獨特優勢,僅福建晉江就誕生了3000多個代加工鞋廠。
大而不強:“中國制造”占世界體育用品業65%以上的份額。但企業缺乏核心競爭力,在全球分工中處于加工制造的低端環節;另外,行業侵權現象嚴重。
全產業鏈形成:
研發、生產、銷售、維修等為一體的產業鏈初步形成。一批國內品牌逐步形成。體量龐大:中國體育制造業占據全球6-7成,幾乎涵蓋所有產品制造。
健康第一:人們對健康的關注,為體育制造業發展提供意識基礎。
全民電商為行業發展提供歷史契機。
體育產業集群的形成與升級:
新媒體時代打破了傳統的產業鏈,混淆了制造、銷售、售后等環節的界限。形成了新型的產業結構形式。
今天,我們正面臨著前所未有之大變局!人類社會逐漸由工業時代步入信息時代,傳統的制造業正迎來巨大的挑戰與機遇。池教授表示,我們應以“茍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”的精神去迎接這一歷史契機,讓中國制造業再塑輝煌。